數字技術融入體育教育:科技賦能 讓健康理念扎根成長
“北師大實驗中學要在順義區辦一所學校,它一定是基于實驗中學的百年文化,我稱之為‘遷移實驗范式’。我們要依據順義孩子的學情特點,依據順義區的區域特點,建一所符合百姓期待和需要的好學校。”2022年,時任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副校長的楊文芝抱著如此的信念,帶領北師大實驗中學派出的核心管理團隊及骨干教師們一同來到這片新的育人沃土。
2025年,北京市發布中小學“體育八條”,為落實相關要求,北師大實驗中學順義學校立足“健康第一”理念,將數字技術融入基礎體育教育,這也成為了學校素質體育實踐的一大亮點。
楊文芝解釋說,通過實踐,學校實現了“從活動到運動”的轉變。“傳統體育課難以精準考量學生的動作是否規范,活動安排是否合理,而通過引入智能體育,借助數字技術,用腕表追蹤學生數據,可以將隨意活動轉化為系統運動。”
“北師大實驗中學一直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北師大實驗中學順義學校也從初一到高三延續了這一傳統。”楊文芝表示:“腕表對體育課運動量的控制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腕表對學生運動中的體溫、心率、血氧的檢測,教師實現了精準把握運動負荷,確保每節體育課運動量達標的同時,也不影響下一節課的聽課效果。而且每次課后,老師和我都能看到反饋的曲線情況,便于及時檢測和調整接下來的教學進度。”
實踐起到的第二個作用是實現了“從經驗到科學”的跨越。傳統體育課中,教師往往憑經驗判斷學生體質和達標情況,而引入智能體育后,運動量和動作規范程度可通過AI識別,實現了因材施教。“我們加入了分層教學,以籃球為例,基礎組著重練習基本功,提升組則強化技能,而優秀學生可以組隊打比賽。”
實踐帶來的第三個變化是實現“從校園到社會”的延伸。“學校通過數據統計,實現家校社聯手,搭建孩子運動習慣養成的平臺。我們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樹立起能受益一生的真正的健康理念。”楊文芝說。
“順性發展”教育哲學與素質體育融合:尊重天性 助力成長
“我們學校的教育哲學是‘順性發展’,這也是我們辦學的底色。”楊文芝介紹,“順性發展”就是讓學生在發展中找到個人之于國家和社會的意義,并為之不懈奮斗。這一理念與素質體育的融合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順應天性,借助數字體育智能技術,讓孩子找到自己熱愛的運動項目;二是尊重差異,技術支撐了分層教學,尊重了孩子的差異性,讓每個孩子在運動中都能有獲得感和成就感;三是聚焦過程成長,運用數字體育平臺的過程評價促進孩子們的全面成長。
怎么幫助入校的“小胖墩”成長為健康陽光的少年?楊文芝也有招。“小胖墩怕運動,我們就要穿透那個‘怕’,知道他在怕什么。”楊文芝分析,“小胖墩”對運動的“怕”一般有三種原因,第一種是怕自己的努力不被看見;第二種是怕“出丑”;第三種是不擅長進行高強度運動。“我們學校有齊全的場館設施、有順義教委招聘政策的支持,我們通過課堂教學實施的研究,通過智能賦能課堂、分層教學、俱樂部制以及各類賽事,讓孩子們從對運動的恐懼轉化為有興趣,再發展到熱愛。很多孩子從一開始‘有點怕’,到‘慢慢的試’,最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運動層次和類型。”楊文芝欣慰地表示,這種系統性的課程體現了“真教育”。“‘當你真的尊重了孩子的發展規律和教育的發展規律的時候,我們是能見到教育成果的,孩子們會變得眼睛有光,身板挺直,陽光自信。”
數字化管理賦能全校園:“新老攜手”助力青年教師站穩講臺
在北師大實驗中學順義學校,數字化管理已應用于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學生成長指導等方方面面。楊文芝介紹,在學校教學中,引入了多種平臺,幫助老師備課、分析教材、查找資料,效果顯著。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門禁系統、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收集等也在嘗試運用。
師資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活力十足的“新教師”共同成長?楊文芝分享了北師大實驗中學順義學校的做法。
一是形成以備課組為基本單元的同伴互助機制。老一輩教師在學科把控、學科素養研究、考試經驗等方面指導年輕教師,年輕教師則帶來網上教學資料、數據分析等,將它們運用在備課過程中,實現雙方相互提升。
二是引進專家導師團和資深教師力量助力。一批特級教師,會定期到校指導工作;一批特別熱心的老一輩教師們,會每周一次來到學校,聽課、評課、復盤,一起準備下一節課,對年輕教師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獲得快速成長。
三是一對一的師徒結伴。“這種‘傳幫帶’包括作業設計、選題、PPT 制作、問題提出等,幫助青年教師站穩講臺。”
構建三維健康的教育體系:培養“四會自主未來人”
北師大實驗中學順義學校構建了三維健康的教育體系,核心理念是“體育改變健康,體育改造大腦,運動改善身心健康”。
楊文芝表示,這一體系源于對五育并舉的重視,希望通過科學、系統、有趣的體育實踐,優化學生的生理機能、認知能力、神經可塑性、情緒調節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最終培養兼具強健體魄、敏銳思維、陽光心態和健康人格的“四會自主未來人”。
談及未來學校在基礎教育數字化方面的探索,楊文芝介紹了學校的三年規劃和愿景。
“我們希望實現教育場景深融合,從工具賦能到認知改革;推動教育模式的雙腦協同升級,實現碳基人腦與硅基機器腦的深度耦合;構建智慧治理的中樞。”
“我們還計劃把身體定向越野和思維定向越野聯合起來,把認知和運動耦合模式延伸到學科的學習中,開發數學思維跑酷、語言邏輯障礙賽等,提升學生的空間推理和抗干擾能力。”楊文芝補充說,“這可能也是未來教育的一個突破點。”
“技術終將迭代,但教育之魂歷久彌新。北師大實驗中學順義學校的數字化愿景,始終是讓每一個生命在數據賦能中找到成長的意義。未來三年,我們將立足順義,辦百姓身邊的好學校,融合西城,育國家發展棟梁之才。”
我們也期待,在楊文芝校長的帶領下,北師大實驗中學順義學校在教育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在未來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